核心阅读
在很多人眼中,春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因为气温适宜,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人们纷纷选择外出踏青和旅游。但空气中的浮尘、花粉和细菌随风飘扬,这对一些春季过敏的人来说,却是苦不堪言,因为很容易引起喷嚏不断、鼻涕不止、咳嗽不停,皮肤发痒、起皮疹、眼睑红肿等过敏症状,其中又以皮肤过敏尤为常见,春季同时也成为了过敏的高发期。
过敏现象 屡见不鲜
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皮肤科看到,在该科区域前排队的人数占据了大半个走廊,今年24岁的上班族小吴在朋友的陪同下前来就诊,据她介绍,从上个月中旬开始,她的皮肤逐渐起肉色的小包,她以为是皮肤缺水导致的,开始敷用各种面膜,没想到没有好转不说,小包反而越来越多。小吴说:“现在肉色的小包都变红了,皮肤还一直在起皮,我原来不过敏啊,怎么现在皮肤这么娇气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今年40岁的赵女士身上,她皮肤一到春季红血丝就特别严重,脑门上还有很多小包,这让她很苦恼。她说:“医生说我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建议我通过激光进行治疗,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早点来专业的医院治疗好了,一直没进行正规的治疗,耽误了时间。”
春季过敏在儿童身上同样也有所体现,市民周先生一家带着孩子到医院来检查过敏原,因为孩子最近一直在流鼻涕、咳嗽,以为是小孩感冒,吃了很多消炎药,可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听说有可能是过敏引起的,这才来检查过敏原,经过检测,发现孩子螨虫过敏,属于过敏性鼻炎。家住梨树县的刘女士儿子身上,清明节期间,带着儿子去踏青,回来后儿子眼睛很痒,并不停地揉,眼睛变得又红又肿,同时鼻子也不舒服,连打喷嚏,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儿子患的是过敏性结膜炎,是对风中散播的花粉过敏引起,看儿子这么难受,刘女士自己心里也不好过。
多种原因 导致过敏
记者从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李丹介绍说,过敏是人体对外界物质产生的一种过度反应,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到过敏原后更易发生过敏,一般所说的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千余种。春天是树类花粉传播最广泛的季节,这个季节的许多过敏性疾病是因为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花粉过敏症”。春季常见的过敏性病症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哮喘、湿疹、荨麻疹和过敏性结膜炎等。
李丹介绍说,由于季节变换,气温变化很大,皮肤变得脆弱敏感,空气中有致敏因子,细菌、病毒增多,而皮肤在经过了冬天的养护后,它的黑色素减少了,角质层变薄了,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较差,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到了春天,人们忽略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加之春天气候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皮脂腺和汗腺难以取得平衡,使皮肤敏感,极易产生过敏。就导致那些敏感性体质的人群容易过敏,尤其是裸露在外界、与空气接触最多的脸部就难免首当其冲地中招了。因此,春天防晒也很关键。“另外,同一种过敏原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过敏反应,有的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会头痛、流泪,皮肤上也会出现皮炎、红斑等相关症状。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引起过敏的原因也不同。有些患者以前有过过敏史,知道接触到哪些特定的接触物会过敏,有些患者或许以前不会过敏,但后来机体发生变化,也会出现过敏。”李丹解释道。
对抗过敏 防范为主
李丹说,过敏的两大因素,外在的过敏原和内在的过敏体质。过敏体质与遗传有关,也有部分由后天因素影响形成。一般而言,当皮肤上突然出现炎症,例如有瘙痒、红斑明显,便可以判断为皮肤过敏了。对于已经发生过敏症状的市民,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找医生查找过敏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对于反复发作,无法避免过敏原的患者,可以采取脱敏治疗,由医生依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春天是过敏的高发季节,那么市民应该怎样预防呢?李丹提醒,有过敏史的市民,外出时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并尽量戴上口罩。没有过敏史的市民也不要长时间晒太阳,尽量少去公园等花粉、柳絮较多的地方。春季皮肤易过敏的人,除了要远离花粉和粉尘等过敏源外,在饮食上要防止“病从口入”。禁忌食用海鲜、动物的头肉、蹄肉等发物。同时,建议到医院进行皮肤测试,判断自己的皮肤状况,找出皮肤问题的原因,对症选择合适的化妆品。野外作业或外出春游,最好做好防范措施。除了身体的护理外,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必不可少的运动锻炼,并保持心情舒畅。
相关链接
常见的过敏原有吸入性过敏原,即花粉、动物毛皮屑、屋尘、尘螨、霉菌、香烟烟雾等;食入性过敏原,即海产品、牛奶、蛋类、肉类、坚果、某些水果、某些药物等,接触性过敏原,即化妆品、清洁剂、金属饰品、化工原料、辐射、紫外线等,注入性过敏原,即昆虫毒液、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