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工作喜讯连连,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凸显。科技企业数量质量同步跃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培育”行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2户,同比增长15%;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6户,同比增长24%,均创历史新高。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持续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自主研发,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科技同经济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康达农机“高性能指夹式排种器关键部件产品研发”项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拓华生物“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ALI/ARDS的临床前研究”项目填补了我省细胞治疗药物领域空白;一正药业“双黄栀胶囊”项目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是我市当前唯一自主研发创新中药。技术合同交易额大幅提升,我市企业共登记备案2023年度技术交易合同1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727.76万元,同比增幅216%,增幅、成交额分列全省第三、第四。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工作站建设初见成效,结合吉林省“科创专员”派驻企业活动,设立了市人才工作站24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解决产品创新技术难题,打通人才助企“最后一公里”,人才工作站属全省首创。创业导师带动引领,发挥优秀企业家传帮带作用,19名省级创业导师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提高创业的信心和创业成功率,激励和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使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涌现。培育本土科技人才,依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打造本土人才生力军,近三年共有34名科技人才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向国家、省推荐各类创新人才,支持中青年人才“挑大梁”。我市通过采取有力举措,共引进高层次人才78名,团队57个,培育本土人才170余名,现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科技领军人才2名。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积极落实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创新成本不断降低。近三年有43户企业通过“免申即享”方式获得企业R&D投入补助共计283.9万元;50户企业享受2022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达3.02亿元。企业创新风险逐步减少,积极组织康达农机、顺邦农机等企业与吉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了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按照面向市场、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农机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风险。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增多,帮助企业谋划申报吉林省2024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3项,申请资金3333.67万元,已有8个项目成功立项,争取省农机一体化试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6910万元。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升级。建设现代农业领域创新平台,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打造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星创天地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提高农业科技综合实力提供了坚实保证。打造装备制造领域创新平台,围绕换热器、方向机等优势产业,打造了吉林省换热系统中试中心、家禽加工装备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转向系统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助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搭建医药健康领域创新平台,以中药、细胞药为重点建设方向,打造了梅花鹿产品精深开发中试中心、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拓华生物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创新平台,促进全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目前,我市共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2个,充分激发了我市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了科技要素集聚力。
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对接,建立健全科学家与企业家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共通。开展多样化对接活动,为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的“双走进”活动、情系英城建设促进大会、校地合作大会、省科技大市场校企对接会、高校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等系列活动10余次,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2023年共达成产学研合作35项。其中,讯达科技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展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研发项目合作,项目落地转化后,可为鲜食玉米提供保鲜包装袋,预计年产值10亿元左右,年纳税8000万元以上。政校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项目共谋、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发力。持续推进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依托经开区创建了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产业园(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松辽制药已投产,2023年产值1.163亿元;新特恩医疗器械、益民堂健康产业项目、医药产业孵化平台二期正在建设;高尔夫营养配餐、凤姐食品等多个绿色食品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梅花鹿特色产业园区,依托伊通满族自治县和铁东区打造梅花鹿特色产业园,梅花鹿产业园已纳入省医药健康产业“十四五”规划梅花鹿产业联动区。鹿产品注册商标658个,鹿司令牌鹿茸人参酒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鹿茸保健酒系列产品、鹿力口服液等创新项目正在实施研发,延伸鹿系列产品产业链条,打造中国梅花鹿产业品牌。重点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依托梨树县建设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依托梨树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等资源优势,粮食种植产业稳产提质,玉米、肉牛、肉鸡、生猪等9个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总投资8.37亿元;吉浙高质量创业园、绿色稻米产业园等项目已落户园区,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市科技局将抢抓新机遇,担当新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实筑牢振兴发展科技支撑。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从科技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制定奖励措施;科学谋划一批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引一批科技人才队伍,打通人才助企“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发挥创新聚集区和创新平台头雁效应,带动我市产业创新整体跃升;全面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推动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